计算机之父(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是谁)

admin 29 2023-02-23

本文目录一览:

计算机之父指的是谁?

冯·诺依曼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被世人尊为“计算机之父”,但在谈到他的理论与构思时,他谦虚地说,这些理论与构思的基础来自于英国数学家图灵和布尔的思想。午治·布尔(Boolean George)1847年发表《思维规律研究》创立逻辑代数学,成功地把形式逻辑归结为一种代数,布尔认为,逻辑中的各种命题能够使用数学符号来代表,并能依据规则推导出相应于逻辑问题的适当结论。布尔的逻辑代数理论建立在两种逻辑值“真True”、“假False”和三种逻辑关系“与AND”、“或OR”、“非NOT”。这种理论为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形关逻辑元件和逻辑电路的设计辅平了道路。1854年,布尔出版了名著《布尔代数》,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娄理逻辑。香农(C.E.Sharnorn)信息论创始人之一,1938年在其一篇硕士论文中指出:能够用二进制系统表达布尔代数中的逻辑关系,用“1”代表“真True”,用“0”代表“假False”,并由此用二进制系统来构筑逻辑运算系统。并指出,以布尔代数为基础,任何一个机械性推理过程,对电子计算机来说,都能像处理普通计算一样容易。香农把布尔代数与计算机二进制联系在了一起。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人工智能之父”,被冯·诺依曼认为的“计算机之父”是一位天才人物,22岁就被选为英皇家学院研究员,1936年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在密码上的应用》中,严格地描述了计算机的逻辑结构,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通用模型——“图灵机”,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抽象计算机的可能性。二战期间,图灵在英国外交部工作,设计了密码破译机(BOMBE),这实际上就是一台以继电器为器件的专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该机一次次地破译了敌军的密码,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45年,图灵在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开始设计自动计算机,阐述了用子程序实现某些运算而程序员不必知道机器运行细节的思想,为计算机高级语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50年,图灵制成了一台体现他设计思想的计算机模型机“PIOLOT ACE”。同年10月,图灵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通过问答来测试计算机是否具有同人相等的智力,这一思考至今仍是计算机学术界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该论文引起了计算机学术界的极大震撼,奠定了人工智能理论的基础。为纪念图灵对计算机科学的巨大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了“图灵奖”每年授予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堪称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三大计算机之父是谁?

世界三大计算机科学之父分别是艾伦图灵、冯诺依曼、查尔斯巴贝奇。

1、图灵

艾伦图灵,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2、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  冯诺依曼是罗兰大学数学博士,是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3、查尔斯巴贝奇

查尔斯巴贝奇是一名英国发明家,科学管理的先驱者,出生于一个富有的银行家的家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巴贝奇在1812~1813年初次想到用机械来计算数学表;后来,制造了一台小型计算机,能进行8位数的某些数学运算,后被誉为通用计算机之父。

扩展资料:

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的主要成就:

艾伦图灵在科学、特别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方面,他的一些科学成果,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图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事的密码破译工作涉及到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和研制,但此项工作严格保密。直到70年代,内情才有所披露。

从一些文件来看,很可能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不是ENIAC,而是与图灵有关的另一台机器,即图灵在战时服务的机构于1943年研制成功的CO-LOSSUS(巨人)机,这台机器的设计采用了图灵提出的某些概念。

它用了1500个电子管,采用了光电管阅读器;利用穿孔纸带输入;并采用了电子管双稳态线路,执行计数、二进制算术及布尔代数逻辑运算,巨人机共生产了10台,用它们出色地完成了密码破译工作,战后,图灵任职于泰丁顿国家物理研究所,开始从事自动计算机的逻辑设计和具体研制工作。

1946年,图灵发表论文阐述存储程序计算机的设计。他的成就与研究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约翰冯诺伊曼同期。图灵的自动计算机与诺伊曼的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都采用了二进制,都以内存储存程序以运行计算机打破了那个时代的旧有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诺依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巴贝奇

计算机之父是谁?

计算机之父是约翰·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是罗兰大学数学博士,是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

冯·诺依曼先后执教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1930年前往美国,后入美国籍。历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入选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早期以算子理论、共振论、量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闻名,开创了冯·诺依曼代数。冯·诺依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扩展资料:

对冯·诺依曼声望有所贡献的最后一个课题是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理论。早在洛斯阿拉莫斯,冯·诺依曼就明显看到,即使对一些理论物理的研究,只是为了得到定性的结果。

单靠解析研究也已显得不够,必须辅之以数值计算。进行手工计算或使用台式计算机所需花费的时间是令人难以容忍的,于是冯·诺依曼劲头十足的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方法的研究。

1944~1945年间,冯·诺依曼形成了现今所用的将一组数学过程转变为计算机指令语言的基本方法,当时的电子计算机缺少灵活性、普适性。冯·诺依曼关于机器中的固定的、普适线路系统,关于“流图”概念,关于“代码”概念为克服以上缺点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磐怎么读(磬怎么读)
下一篇:鸠怎么读(鸠占鹊巢)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